江校〔2013〕88号
各学院、各部门、各单位: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和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》(国办发﹝2012﹞53号),推动学校学生体育工作科学发展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,增强体质,健康成长,结合当前学校学生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,提出如下意见:
一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性
(一)加强学生体育工作意义重大。青少年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、意志坚强、充满活力,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,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,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。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,对大学生思想品德、智力发育、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,增强学生身心健康,牢固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实现教育现代化,建设人力资源强国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(二)学生体育工作有待加强。近年来,学校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要求,把加强学生体育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、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,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,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,有力推进了学生体育工作的发展。但总体上看,学生体育工作仍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。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有待进一步改革,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,学生的力量、速度、耐力等反应体能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有下降趋势,同时,场地设施尚显不足,体育竞赛活动管理有待加强,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,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。
二、学生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
(三)学生体育工作总体思路。加强学生体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认真落实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,形成热爱体育、崇尚运动、健康向上、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,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荣誉感。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、教与学、学习与锻炼的关系,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。
(四)学生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。全面实施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把体质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。认真贯彻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,建立健全学生体育工作运行机制,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,成立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,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。加强学校统筹,加强条件设施保障,加强监督检查,确保大学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,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,促进体育与德育、智育和美育的协调发展,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。
三、学生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
(五)大力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。力争在2013年建成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,构建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、课外体育、运动训练、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,形成以兴趣为导向,学生自选锻炼项目、自选锻炼时间、自选授课老师的教学与锻炼良好态势。
(六)逐步完善大学体育教学项目管理。创新大学体育教学项目活动内容、方式和载体,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,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,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,同时定期评选一批竞技体育与课外锻炼先进集体和个人。
(七)健全学生体育工作管理制度。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作用,统筹各类学生体育组织,建立各组织活动章程,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竞技性和娱乐性体育活动。
四、建立学生体育工作评价机制
(八)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测试制度。全面实施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建立学生健康测试档案,每年对所有学生按要求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,将测试结果纳入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。
(九)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体育工作评价体系。制订学院体育工作实施办法及评价指标,对各学院体育活动开展情况、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等活动中的成绩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等进行分析评价,建立有效指导学生体育工作的新机制。
五、加强对学生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
(十)加强学生体育工作领导和管理。将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,建立健全由学校统一领导、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生体育工作运行机制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作用,统筹协调解决学生体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,确保学生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。
(十一)健全学生体育社团组织。在校团委的组织下,健全完善学生体育社团组织,密切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工作交流,积极发挥体育社团的优势和特色,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,充实课外生活,努力把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。
六、大力改善学生体育工作条件
(十二)加大学生体育工作投入力度。切实保障学生体育工作经费,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、师资培训、体育活动项目等经费纳入年度预算,并逐年增加投入。
(十三)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。根据体育专业、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,按运动技术专项配足齐全的体育师资,发挥体育专业术科教师在学生体育工作中的作用。通过“走出去”和“请进来”等多种举措,积极抓好体育教师的培训,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、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。
(十四)充分调动和发挥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。继续推行体育专业学生“阳光小助教”活动,由体育专业学生担任“小助教”,协助各体育单项俱乐部开展教学、训练和竞赛等活动。“小助教”的教学实习、实践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。
(十五)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。认真落实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》,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,为体育教学俱乐部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。综合改造利用现有设施,建立体育设施维护维修管理制度。力争到2015年,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学校发展总体相一致。
七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
(十六)加强学生体育工作的舆论宣传。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、人才观、健康观,大力宣扬“每天锻炼一小时,健康工作五十年,幸福生活一辈子”锻炼理念,加大对非体育类专业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,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。
(十七)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。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训练和多样性学生集体项目体育竞赛,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。以举办大型赛事为契机,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,使学校的全民健身运动迈上新台阶,充分展示全体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八、加强学生体育工作的安全管理
(十八)加强体育安全管理。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,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。明确安全责任,完善安全措施。做好应急预案,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,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。
(十九)指导学生科学锻炼。加强体育科学研究,积极开发适应大学生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,不断提高体育锻炼和健身科研水平,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。
江汉大学
2013年11月19日